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事厅制定的2001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06:06: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2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事厅制定的2001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事厅制定的2001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政办明电〔2001〕18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人事厅制定的《2001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2001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省人事厅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根据《吉林省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试行办法》(吉政办发〔2001〕26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吉政办发〔2001〕60号)精神,结合我省2001年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情况,研究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考核范围

  各市州政府及省政府计划、经贸、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交通、药品监督、司法、林业、水利、人事、劳动、建设、地税、工商、卫生、土地、环保、技术监督等重点部门。   二、时间安排

  自2002年1月15日起到1月30日结束。1月15日?D20日,考核省政府重点工作部门;1月21日?D30日,考核各市州政府。

  三、组织形式

  根据分工,由省人事厅牵头,从省政府政务公开联席会议组成部门中,即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农委、省政府法制办抽调专门人员组成,每个成员单位抽调3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其中包括1名处长),组成5个考核组。

  四、考核内容

  按照《吉林省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试行办法》中规定的重点考核内容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一)政务公开组织领导情况;(二)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的公开情况;(三)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的公开情况;(四)行政执法公开情况;(五)办事依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公开情况;(六)办事程序、步骤和方式、方法的公开情况;(七)办事时限,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时限和办理有关事情时间的公开情况;(八)办事结果的公开情况;(九)服务承诺的践诺情况;(十)便民措施的执行情况;(十一)工作纪律和廉政勤政制度及违规违纪行为的追究处理办法的公开情况;(十二)各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十三)责任追究情况。

  五、考核方法

  考核工作采取“一看、二访、三听、四查”的方式进行。看,主要了解政务公开的基础工作情况;访,主要察访工作现状,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听,主要是听取政务公开的工作汇报和基层单位及群众的反映;查,主要是检查承诺践诺的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

  六、考核结果的处理

  (一)根据考核的结果,起草“2001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情况报告”。同时,对各市州和省政府重点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分别作出评价,排出顺序,提出对其考核结果分别评定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的意见,报省政府政务公开联席会议确定。(二)根据《吉林省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试行办法》,对2001年市州和省政府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结果实施奖惩。1.对2001年各市州和省政府重点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结果以省政府的名义进行通报,评为优秀等次的,给予嘉奖。2.对在政务公开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市州政府或省政府部门,以省政府的名义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对其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并取消本年度评先获奖资格。(三)建立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档案。从2001年起对各市州政府和省政府重点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设立考核档案;同时设立政务公开第一责任人的个人工作考核档案,把政务公开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定期通报给同级党委并反馈组织部门。




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关于表彰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教育部


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关于表彰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2005年3月23日

环发[2005]36号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关于推荐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的通知》(环发[2004]65号)的要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和教育部门共同推荐,经全国“绿色学校”表彰领导小组最终审定,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决定对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等204所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霍良庆等196名全国“绿色学校”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对在组织、指导“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等29个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冯义国等105名全国“绿色学校”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持续开展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德与行为的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并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省创建工作紧密结合,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总结与推广新的经验,逐步扩大创建规模,提高创建水平,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附件略)



物资部承包经营从苏联、东欧国家进口物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暂行规定

物资部


物资部承包经营从苏联、东欧国家进口物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暂行规定

1989年11月9日,物资部

根据《国务院关于物资部承包经营从苏联、东欧国家进口物资问题的复函》国发(1989)33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承包经营的管理工作,特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财务管理
(一)由财政部拨入的定额补贴款和部各专业公司经营苏、东进口物资实现的盈利,均由部财务基建司统一集中管理。
(二)财政定额补贴款项的申请
1.经贸部所属各有关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对其到货结汇的苏东进口物资,要及时清理、汇总定额补贴情况,并据以按月向物资部报送《苏联、东欧国家机电仪进口财务指标快报》和其有关资料。
2.部苏东贸易组对外贸进出口公司报送的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后,上报财政部,并同时抄送部财务基建司。部财务基建司以此作为向财政部申请定额补贴款的依据,按季向财政部办理申请补款手续。
(三)经营苏东进口物资企业的盈利管理
1.经营苏东进口汽车、电线电缆等物资的公司承担盈利上缴任务,要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部下达的上缴指标。各基层单位对其实现的盈利,要在每季未及时足额上缴总公司,各总公司于季度终了五日内上交部财务基建司,不得挂账或转作正常利润。
2.苏东进口物资经营盈利的计算方法是:经营盈利=物资销售收入-物资销售原价(外贸代理价)-各项销售税金、教育费附加-物资流转费用。物资流转费用不采取实报实销的办法,仍按原有规定标准提取。在实际执行中,如提取的物资流转费大于实际开支的费用,各单位可将其余额暂列“其他应付款-苏东进口物资承包管理费”科目,年终按财政部核定的各项专用基金比例结转企业留利;如年终物资流转费发生了亏损,部苏东贸易组和财务基建司将另行商定解决办法。经营苏东进口物资企业留利的提取办法将另行确定。
3.部各有关专业总公司经营苏东进口物资实现的盈利,年终由各公司负责清算并列入决算,经部财务基建司审核汇总后,上报财政部。
(四)款项的划拨
1.部财务基建司根据苏东贸易组提供的拨款清单及有关资料,经审核后作为拨款凭证将补贴款划拨各有关外贸进出口总公司。
2.定额补贴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行政性开支,不得垫付未实现的税金和利润,不得垫付消费基金以及抽调挪作他用。
3.补贴款项的划拨、使用情况,年终由部苏东贸易组负责编报决算,经部财务基建司审核后,上报财政部。
二、会计核算及会计报表
(一)会计核算
增设“应交价差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应上交国家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价差收入,科目编号以新修订的物资企业会计制度为准。
在本科目项下增设“应交苏东包干盈利”明细科目,核算经国务院国函(1989)33号文批准的物资部承包经营从苏联、东欧国家进口物资实现并上交物资部的盈利。


企业将实现的价差收入,从“物资销售”科目中转出,借(减)记“物资销售”,贷(增)记“应交价差收入-应交苏东包干盈利”。
企业将价差收入上交主管部门时,借(减)记“应交价差收入-应交苏东包干盈利”,贷(减)记“银行存款”。
(二)会计报表
在物会1表第110行增列“未交价差收入”项目,反映期末未交的价差收入。
在物会2表第20行增列“转作价差收入”项目,反映企业上交主管部门的经营苏东进口物资实现的盈利数。
新修订的物资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后,上述项目所列行次以新修订制度为准。
增设“从苏联、东欧进口物资承包经营盈亏表”(详见附表),反映企业经营苏联、东欧进口物资的盈亏情况,按季随季报、年报一同上报。(附表略)